【随州瑞信2013-12-08资讯】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税负较高是一个现实问题。调查表明,小企业需要缴纳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流转税附加、印花税、契税等二十多种税项,面向中小企业的行政收费项目多达69个大类。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税种之间的过渡也是一个必须事先考虑的方面。事前筹划,事中调整,事后总结,能节约中小企业成本,增收创利。
1、分析本企业税种,了解本行业基础税负,对各种税种的退免抵等优惠政策了然于胸。以企业常用的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为例,尽管都是针对客户进行礼品赠送的财务支出,但是税法上的要求却大不相同,对于前者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标准是实际发售额的60%和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之间的随低原则,对于一家小微企业来说,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往往比实际发售额的60%还要低,这就意味着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只能是取用千分之五的标准;而如果依照业务宣传费的口径,则可以扣除营业收入的15%;如果超过15%的部分,还允许转结到其他年度,而且没有年限要求。两相对比之下,后者在税前扣除的额度要远远大于前者,而企业则只需要在所赠品的礼品之上打上公司宣传标志而已。
2、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或各种财务模拟核算软件计算出本企业级差纳税金额,利于后期征税调整。例如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由于缺乏对税法的了解和灵活应用,也会额外带来非必要的成本负担,如在股权收购中,由于当事者是自然人股东而无法满足特殊性税务重组,无法享受递延纳税;同样由于是两个自然人之间的股权转换,之前需要交纳巨额的个人所得税,而造成当事者的资金流出现问题。
3、针对重点税务征管对象,根据本企业特点有选择性的对几个重点核算科目进行分析并作为会计核算标准。如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费用支出的管理;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等。
4、做好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利用税务部门征管重点时间段,合理避税,节省现金流。
5、在不影响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递延纳税。税款的滞延相当于提供给企业一笔同税款数额相等的无息贷款,从而改善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延期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相应减少了实际的纳税支出。递延纳税包括递延税基和申请延缓纳税两个方面。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递延纳税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增加税后利益,对企业财务管理分析来说,可以获得机会成本的选择收益
6、统筹规划,优化公司组织机构,分设不同的业务公司,合理避税。如2013年8月起小微企业月收入20000元以下免税,可以设立这样的公司转移定价。
总之,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要同时兼顾收益与风险,不能为减税而筹划,反而将合理变成不合理,合法变成不合法,给企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