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指专业审核,涉核实公司的会计文件及相关凭证,以便就公司帐目的公正性、一致性和符合一般认可的会计原则上表达意见。
审计,是对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进行审计的人员必需有独立性及具相关专业知识。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涵义:一是经济监督,二是具有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审计分为纳税审计和财务审计。纳税审计,是指有权审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监督。纳税审计所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和依法纳税的情况,有无欠税、偷税、抗税及骗取减免税、退税的行为等;纳税人遵守国家税收征管制度的情况,有无违反税收征管制度、不按纳税程序办事的行为等;纳税人有无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而影响应纳税款的行为;财务审计重点审查被审计人的财务状况,目的在于判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会计处理办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审计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了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师必需收集足够的证据,通常执行的方法有如下数项:
1、检查有形资产:用于有形资产,如存货、现金、固定资产、证劵。
2、发出函证:向对发发出询证函以证明被函证事项的存在性。适用于银行存款、银行货款、应收帐款。
3、检查各种单据文件记录:包括发票、收据、送货单、出入库单。
4、分析程序:以比较及关系去评估数字是否合理。
5、询问:以书面或口头向公司客户发出提问。
6、重新计算:包括复核数字是否计算准确。
7、重新执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
8、观察:查看公司客户的一般环境状况及员工的工作方式及程序。
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会将发现及结果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报告。审计报告阐述审计师的工作范围、财务报表编制者(公司管理层或董事)与审计师的责任及发表审计师的结论。
当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陈述,便会出具一份载有标准非保留意见的报告,说明财务报表公允及真实地反映了公司在结算日的财务状况及会计期间的盈亏情况。
在以下情况审计师会出具非标准报告:
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陈述,审计师在没有保留意见的情况下提供额外资料,常见的情况是公司资不抵债;
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陈述,但审计范围受严重限制,或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遵从公认会计准则;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陈述;
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1)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2)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3)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4)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5)审计收费;(6)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